>肉文辣文>大明:论老六,还得是爷爷您呐!>第221章够不够组成一个火枪队?
  戴思恭的济世公,甚至跟一般的传国爵位都有区别。

  也就是说,哪怕是日后大明不在了,后面的王朝,也会将戴思恭的后人给供起来。

  毕竟,戴思恭的功绩,足以让他在杏林直接成圣了。

  当然,现在说这些还太早。

  戴思恭现在也只是看到了这个门槛而已,有这个希望。

  但能不能如同孔老二一般,死后封圣,那还得看他自己的努力。

  不过,按照朱寿对戴思恭的了解,还极有可能。

  孔子徒子徒孙众多,这些徒子徒孙又开枝散叶,给他培养了不少脑残粉。

  在朱寿看来,孔子之所以能够成圣,思想是一方面,最主要的还是靠着人多。

  人多了就有俩好处。

  第一个,自然就是乱拳打死老师傅。

  第二个,则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就算是熬都能够熬出头。

  戴思恭现在距离孔子,还差得有点远。

  但他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戴思恭作为杏林圣手,那真的是做到了泽披天下。

  从今往后,大明的百姓,全部都要接种牛痘。

  而只要是接种了牛痘的人,都会对戴思恭感恩戴德。

  当然,光是一个牛痘疫苗,还不足以让戴思恭与圣人相提并论。

  但戴思恭也不会仅仅止步于此。

  在看过朱寿给他的《现代医药大全》之后,戴思恭已经开始沉迷于新式药物无法自拔了。

  这次他离开应天府,第一站就是准备去茅山的一个当道士的老友那边,研究一下用炼丹术制造书中所说的那些药物成分的可能。

  如果让戴思恭给搞成了,那他真就是立地成圣了。

  想想也是,一个在大明初年就搞出来西成药的大夫。

  哪怕只是琢磨出来最简单的感冒灵,那定然也是活人无数的大功德了。

  当全天下的人,生病的时候都用上了他制作出来的便捷药物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敢不说他是一个圣人?

  想到这些事情,即便是朱寿觉得自己心态平和,现在也有点淡定不了了。

  他还真有点羡慕。

  毕竟,自己盘算来盘算去,最大的野心也不过是抱跟粗大腿,然后舒舒服服地混吃等死。

  至于自己子孙后辈?

  儿孙自有儿孙福,谁能保证得了他们世代的荣华富贵。

  但这一点,人家戴思恭就轻轻松松能够做到。

  这就是圣人级别的名声能够带来的好处啊。

  但这玩意儿,还真羡慕不来!

  看着朱寿面露纠结之色,其他人还以为他才刚刚反应过来,后悔了。

  朱棣嘿嘿笑道:“大侄子,要四叔说,你也莫要懊恼,懊恼也没用。年轻人嘛,以后有的事机会。就比如,四叔现在就有点小事情,想麻烦麻烦你……”

  朱寿瞥了朱棣一眼,懒洋洋地说道:“四叔你有事情就说吧,跟我还客气什么?”

  “是这么回事,我听说宁波府那边的倭寇又开始祸乱。那些倭人来去如风,每一次上岸,都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苦不堪言。我是在想,大侄子你上次拿出来的那个什么燧发枪,可还有富余的?够不够组成一个火枪队?”

  听到这话,朱寿不由得一愣,然后问道:“四叔你是想让弄个火枪队,去打倭寇?”

  朱棣点了点头。

  自从见到朱寿的那几箱燧发枪之后,他就念念不忘。

  这个时候的朱棣,从来没有什么造反的念头。

  他生平最大的愿望,就是带领大明军队,征战沙场,为大明立下战功。

  只是,身为边王之一,这两年他这个燕王捞战功的机会,眼看着越来越渺茫了。

  北边的蒙元余孽,被蓝玉一下子赶到了捕鱼儿海的北面。

  以他们残存的力量,朱棣觉得,在自己有生之年,恐怕都是见不到蒙元余孽再跑到大明的北方边境耀武扬威了。

  去年,朱棣打着给马皇后祝寿的名头回到应天府,到现在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事件。

  按照常理来说,非诏不得离开封地,这是大明对那些王爷的要求。

  不过,在老朱的时期,这个规矩,真的没那么严格,反而有些时候形同虚设。

  尤其是,朱棣在见过朱寿之后,更不愿意离开了。

  自己的这个大侄子,就跟个百宝箱似的,隔三差五都能掏出一些用于行伍的好东西。

  朱棣觉得,自己守着大侄子,随便学一点从他手指缝里漏出来的那点本事,比每天蹲在军营里练兵要实在多了。

  毕竟,哪怕是把士兵都操练死,也搞不出燧发枪那样的神器。

  上次朱寿展示的那几箱燧发枪,大部分自然都被老朱收走。

  朱棣自己也只是留了三杆把玩。

  经过了一年多艰苦卓绝的努力,老朱手底下的最厉害的匠人,终于勉强仿制出来燧发枪。

  当然,用料材质肯定是不能比的,而且很多工艺都只是想到了替代方法,并不能完全仿制。

  不过,不管怎么说,射速快、不容易炸膛的靠谱的火器,总算是研制出来的。

  朱棣只不过是故意在老朱和马皇后面前提一嘴,想要通过这种办法,引起老朱的注意。

  言外之意,自然就是——爹,倭寇横行,我们大明火器之利已经远超以往,但如今能够指挥这样的火器军队作战的人,只有你儿子我。

  这不是巧了吗?

  您看,就让我带着火枪队,去拦截倭寇,彻底将其御于国门之外?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朱寿并不清楚。

  所以,他义正言辞地拒绝了自家四叔。

  随后朱寿就察觉到了不对劲。

  为啥四叔问自己问题,但却眼巴巴地看着自家爷爷呢?

  这个时候,就听到老朱叹了口气,说道:“倭寇之患,充其量只是疥癣之疾。如今国库损耗严重,并不适合擅动刀兵……”

  顿时,朱棣就无比失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