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周易》一书《小畜》至《泰》文里的比喻说理内容
九、《周易》第九篇《小畜》,中心思想是为君子讲述农业积累,防灾避难的道理
(原文)
“()小畜,亨。密云不雨,自我西郊。
复自道,何其咎,吉。牵复,吉。舆说辐,夫妻反目。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有孚挛如,富以其邻。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译文)
九、农业生产要积累,亨通;可密云在西边升起,就是下不来雨。
遵循原路返回,没有什么错,吉祥。在引领着的道上返回,吉祥。车子的轮子坏了,夫妻为此事生气。有了真诚的爱,伤害危险就会离去,就可免去忧患与恐惧,会平安无事的。有了真诚的爱与互助精神,富有则与邻共享。雨已下过,又停了;充满了高尚的品德,是妇女守正与劳作。若是到了月中十五,君子征召劳役,就会出现凶年灾情。
(解读)
“小畜(xù)”:小有积累,或小有积蓄。是指农业生产上要积累。积累就得保证农业上有丰收,以备灾荒年之用。本篇的“命题”就是“农业生产有积累,就要避免天灾与人祸。”本篇内容则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
这题目中已点明“密云不雨,自我西郊。”说明,农业生产上面临旱情,要早做好准备。
本篇内容是逐次论述,而开篇是通过比喻来寓意事理。
“复自道,何其咎,吉。”直译是“遵循原路返回,没有什么错,很好。”
这是用道路来比喻事理。这里的“道”,虽是道路的道但也包含着一种应遵循规律的“道”。这自然是指农业生产上的经验之道。借道路来比喻农业生产上按规律办事。这个“道”就是在讲规律的道理了。
“牵复,吉。”
“牵”:指引领者,牵引着。复:回归。此处含义是指明着方向。这是寓意农业生产上按规律办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不过这是用比喻来寓意道理。这道理就是本篇最后讲出的,农业上不违农时的规律性,否则何谈农业上的丰收呢?
“舆说辐,夫妻反目。”
“舆”:大车。“说”:脱。“辐”:车轮上连接车辋与车毂的直条,这里指车轮。夫妻反目,犹言夫妻发生口角。
车子是农业生产上的重要运输工具。车子坏了,直接影响到农业生产,不修理好车子,就影响农作物的运输。
“夫妻反目”。因农业生产工具出现损坏,夫妻产生了争吵。这说明生产工具也是保证农业丰收的条件。不光是天不下雨,还有生产工具方面的保障。这也说明,以家庭为生产单位,在《周易》时期已确立。这里反映的已不是奴隶在集体生产劳动,而是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
本篇的中心依然是强调“有孚”这一政治理念。即“民本”理念。“有孚”也是《周易》作者构建的普世价值观。
“有孚,血去惕出,无咎。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惕":警惕。血去惕出:犹言危机忧患已去。
这一自然段是承上启下的句子。前面的内容反映了,天不下雨,要发生旱情。可生产工具又出现了损坏。眼前面临着农业生产上这些困难,怎么办呢?作者强调的是爱的价值观。有了爱,就能够战胜困难。“有了真诚的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与灾害。这“有孚”(爱)成了生存的准则,也成了立国的根本。“有孚”成了普世的信仰。这就是《周易》作者构建的哲学理念。“有了爱(有孚),灾害危险就能克服掉,忧患恐惧也会离去(血去惕出),平安无事的(无咎)。”
“有孚挛如,富以其邻。”
“挛”:连系。如,形容词词尾。挛如:相联的样子。
作者又进一步阐述“有孚”的观念。在面临灾害和困难的发生,要体现在“友爱而产生的互助精神,富有则与邻共享(有孚挛如,富以其邻。)”如同现在讲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以及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既雨既处,尚德载。”
“既”:已经。“既雨”:已经下了雨。“处”:停止。德:借为得。载:借为栽。闻一多引《诗经·周颂·载芟/良耜》“俶载南亩”,“载”为“菑(zī)”的假借,菑:开垦,耕耘,用农具把草翻埋到地下。讲说“凡耕必待雨”,“既雨既处,尚德载”言“雨后尚得施耕也”。
“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
“妇贞厉”:指雨后抢种庄稼光靠妇女是有困难的。
“几”:将近。“望”:农历每月十五。“月几望”:将近每月十五。“君子征”:官府征召劳役。“凶”:指庄稼就没了收成。
最后一段内容讲的是“天终于下雨,解除了旱情,还来得及抢种庄稼,光靠妇女完成这个任务是有困难的。过了月中,君子征召劳役,那庄稼就没指望收成了。”这就是“既雨既处,尚德载。妇贞厉。月几望,君子征,凶”的意思。
这是讲要重视农业生产的时节,不能错过有利时节,免得人为造成农业生产上的灾害出现。即不能在抢种农作物时期,而征召劳役,就会造成农业上凶年(灾年)的发生。这就是人祸。天灾(干旱)免除了,但不能再发生人祸的出现。有了两个方面的保障,才能夺得农业上的丰收。
本篇是讲述农业生产要积累,就不能出现天灾与人祸。通篇是围绕着农业来讲述保障丰收的道理。在靠天吃饭的农耕时代,遇到天旱不下雨,就直接影响到农业的收成。若下了雨,又要抢种农作物。但又面临着劳动力被“君子“(有家、有国者的诸侯、贵族)征召去做劳役,就影响了农业生产。归根结底是作者为君子(统治者)讲述的政治道理。
《周易》作者讲述的道理是理性的,是辩证的认识论。不是站在神秘与巫术的认识上谈自然灾害。这里没有巫术与迷信,彰显的是人文精神。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农业可以说是古代立国的基石与命脉。作者强调重视农业生产的道理,可以说就是最大的政治。
总之,本篇里还用了不少的比喻。如“复自道,何其咎”。这是用走的原路返回来做比喻。这是说按老经验办事的道理,因为本篇是论述农业生产的道理,本篇反映了既不能有人为的影响而造成农业生产上出现灾害,也要预防“密云不雨”的自然灾害。才有开篇这“应遵循原路返回,有何害咎呢(复自道,何其咎)”来比喻按成熟的经验办事的道理。紧跟着是“牵复吉”,这还是用道路来比喻,这是比喻在农业生产上要有正确的引领。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农业政策决策要科学化。后面又用“夫妻反目”进一步比喻以推明要阐述的道理。最后得出推断,农业生产上要抓着有利的时机,若因人为的过错,就一样造成农业生产上的灾害。这就是用比喻来推明道理。若要理解《周易》文辞反映的内容,必须从比喻句子上下功夫才能把握其哲学内涵。
《小畜》文里如诗的句子:
密云不雨
自我西郊
复自道
何其咎
舆说辐
夫妻反目
血去惕出
有孚挛如
富以其邻
既雨既处
十、《周易》第十篇《履》,是为君子讲述伴王为政,如履薄冰的道理
(原文)
“()履虎尾,不咥人,亨。
素履,往无咎。履道坦坦,幽人贞吉。眇能视,跛能履。履虎尾,咥人。凶,武人为大君。履虎尾,愬愬,终吉。夬履,贞厉。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译文)
十、踩着了老虎尾巴,可老虎并没有咬人,是亨通的结果。
以朴素坦荡的胸怀,进入仕途,没有灾祸。若仕途道路平坦无险,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参与社会活动,岂不是光明的未来。然而自身有问题,如眼睛有疾,还要勉强看视;瘸了腿还要勉强地去走路,踩着了老虎尾巴,被老虎咬了,岂不凶险。因为这些人是靠武力取得的君位,才是凶险的根源。踩着了老虎尾巴,但能恐惧警惕,最终是吉利的,不会受到伤害。排除仕途上的障碍,还会有不少的困难。若行为审慎,遇事周密,而反复地考虑周详,政途就会大吉大利。”
(解读)
“履”的本义是践,踏,踩。引申为实行,做事。本篇的题目是“履虎尾不咥人,亨。”
“咥”(dié):咬。这一句话是说:“踩着老虎地尾巴,老虎却没有咬人,是亨通的事情。”这是比喻。而生活中若真的踩着老虎尾巴,能不被老虎咬么?这是用老虎来比喻君王。“履虎尾”是比喻在君王身旁做事的君子们。后来不是有一句成语“伴君如伴虎”吗?这里用“履虎尾”来寓意行事谨慎小心,即使冒犯了君威,而处危不被伤害。这是讲给君子听的,这属于政治上的谋略。
本篇第一自然段:“素履,往,无咎”。
“素”:本来的,质朴。
这开篇一句就是围绕着题目而论。这一句话的意思是:“心地纯朴,品行端正的进入仕途,没有祸害。”
“履”在本篇的含义,应指官道,或叫仕途。当然《周易》时代是没有这种称法。现在不是在进入国家工作单位,还要填写自己的履历吗?从本篇“履道”来看,就是指政治上的官道,因为西周时期已是官僚政体。
“素履,往无咎。”这是西周时期知识精英所认为进入仕途应遵循的原则。就是现在,也同样有着现实意义。
“履道坦坦,幽人贞吉。”
“履道”:指仕途道路。“坦”:平直,宽广。“坦坦”:是指平坦宽广没有障碍的大道。
这是比喻仕途应像平坦无险的大道那样宽广。“幽人”:指隐士。“幽”:本意是昏暗不明。
这段话是指“政治宽松,仕途平坦,就连隐士也看到前途的吉祥。”这一段是承上一段内容而进一步的论述。上一段意思是“以纯洁端正的心态进入仕途,就能站着脚,不会受到伤害。这是“履虎尾不咥人”的根本。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是要社会,国家在政治上提供宽松的环境。这两者应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这句与句之间是有着逻辑性。政治上宽松,给于进入仕途者创造了平坦无险的环境,就连不愿入仕的隐士也会出来参与社会活动。因隐士看到了光明的前景。若政治环境险恶,那就会“天下无道而隐”,精英、人才不就纷纷隐藏了吗?这是两个方面的问题,既要入仕的君子,抱有正确的态度,又要给君子提供一个政治宽松的环境。作者论述的是相当精辟,逻辑严谨。
“眇能视,跛能履”。
“眇”:指目盲。“跛”:指瘸了一只腿。这里的“眇能视,跛能履”是比喻。通过眼睛与腿有缺陷,即自身有错误,导致“履虎尾,咥人”的结果。这是提醒君子们做事要检点谨慎,不能导致踩着老虎尾巴,而被老虎咬的后果。
“凶,武人为大君。”
“武人”:将帅,统领军队的人。“大君”:国君。
本句是说:现在的君位是靠武力得到的,才是凶险的根本。这又表述了一层意思。即老虎咬人,不仅是自己不能审视自己,不能审慎地对待自己的行为,终于触犯了那些“武人为大君”者的威严,被伤害。而那些靠武力夺取君位者,本身就是吃人的老虎。把“武人为大君”比喻是吃人的老虎,这表明《周易》时期已是诸侯纷争的时代背景。即西周后期。这些“武人为大君”就像是老虎,伴随着“大君”,就像是伴随着老虎,跟在老虎后面,一不小心,就会被老虎伤害。这种比喻也很贴切。作者是在讲述的是政治,只不过是运用的是比喻手法,而这比喻也是恰到好处。
“履虎尾,愬愬,终吉。”
那么如何避免“履虎尾不咥人”的事情发生呢?这是作者指出的行为原则。
“愬(sù):诉说,诉苦。“愬”:又读(sùo),是指惊恐之意。“愬愬”:指惊恐样子。如《诗》里说的“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在“履虎尾”上,如“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那般谨慎,小心。最终是平安无事的。即踩着老虎尾巴,而不被老虎伤害。这是比喻,是说,跟在国君的后面,若能小心谨慎行事,最终是吉利的。这就是指明了行事方法。只有看不到自己的缺陷与毛病,才会履虎尾,被虎咬。这是为君子讲述的为政之道。在《周易》时代,无论是西周的周王,或是诸侯国君,及卿大夫。也无论是“武人为大君”的西周分封以外的新兴诸侯,都是家长制的统治体制模式。在家长制下做事的“君子”,不就是与老虎为伴吗?但这些“君子”是能转化的,如《乾》篇里讲的那些从“潜龙”到“飞龙”。“君子”既是国君的卿,或某一天就变成国君。这里依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道理。
“夬履,贞厉。”
《易传·彖》里说:“夬(kuài),决也,刚决柔也。”“夬”:是排除阻塞物,决定,判决等意。这里是指排除“履道”上的阻塞。用现在的话说,应建立一种有效合理的政治制度。本段意思是,要排除解决官道上的问题,还会面临不少的困难,但要不断地去改变。“贞”:指前进的路途,意指未来。“厉”:困难。
“视履,考祥其旋,元吉。”
“视”:审视,观察。“旋”:周旋。“考祥其旋”:反复地考虑周详。
前段意思是,排除政道上存在的问题,还有不少的困难,这是要清醒认识现实中所存在的问题。所以作者最后给出了在面对现实的局面只有做到“行事审慎,遇事周密,而反复地考虑周详,自然是大吉大利了。”这就是“视履,考祥其旋,元吉”的意思。而本句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去理解:“所见这种政道,认真去研究考察其中的道理,应建立一种长效的制度。”“元吉”无疑是出现了很好的结果,是向着正确又好的方向发展的事情。
《周易·履》文为君子讲述的是为官之道,即论述了仕途上的险恶性。让君子为官时刻小心谨慎,如履薄冰那般,才不会招致灾祸发生。
《履》篇的题目是“履虎尾”,不咥人,亨”,这既是本篇的命题,又是运用的比喻。作者如何论证这个命题呢?作者用对比的手法,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跟在老虎尾,而不被老虎咬着的道理。不过这命题就是运用的比喻,单就通过题目,我们看不出“履虎尾”比喻什么,要通过篇中的内容来理解,才知道用“老虎来比喻君主”。是用“履虎尾”比喻君子与君主如何相处的道理。后封建社会里行成的一个俗语“伴君如伴虎”,说明了臣子与帝王相处的险恶关系。虎是凶猛的食肉动物,用虎来比喻君王实乃入木三分。本篇只是为君子讲述政治谋略,而不是论述制度建设。这里只是用老虎来比喻君主制度的险恶,让君子掌握“履虎尾”的策略,并没有提出制度性建设,即没有提出如何将如虎的君主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本篇只是讲君子如何与君主相处,而履险为夷的策略。而全篇是运用的比喻,比喻说理贯穿着《履》文,即用比喻说理方式来阐明政道化险为夷的策略。
《履》文如诗的句子:
履虎尾
不咥人
素履往无咎
履道坦坦
幽人贞吉
眇能视
跛能履
履虎尾
咥人凶
武人为大君
十一、《周易》第十一篇《泰》文,是为君子讲述政道通泰,有弱到强的道理
(原文)
“()泰,小往大来,吉亨。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译文)
十一、通泰,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这是吉祥,亨通的事情。
拔茅草,把相连在一起的根结一同拔掉,即除恶务尽,才是正确的。葫芦挖空,用来做渡河的工具,不至于沉没。不去结党营私,这样做是崇尚与中庸之道。没有只有平地,而不见陡坡的;也没有只出去,而不复返的。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无需忧虑,灾难自然克服。这正是有了爱,才会享有幸福。自由交往,即使未能与邻伍富裕,但相邻之间没有戒心,正是有了爱作为根本。商帝乙把女儿嫁给周文王,以此得福,这是很好的事情。但从此放松了警惕,城墙倒在护城壕里;也不再加强军备,这命令来自都城,其结果就出现了危险。
(解读)
“泰”字对我们来说不难理解,现在还有着有关“泰”字的成语。如“三阳开泰”,“泰极否来”。这“泰极否来”应是通过《周易》里《泰》与《否》两名称形成的一个成语。“泰极否来”也成为后封建社会里认识事物循环转化的一个代名词。实际在《周易》里所讲的“泰”与“否”的关系,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在讲辩证关系的,还没有上升为循环论。
《易传·序卦》里讲:“泰者,通也。”“泰”就是通泰之意,能够通泰的事情,自然是符合事物的发展规律。而“否”与“泰”是正相反的事情,是“不通”。不通的事情自然是违背了事物的发展规律。打破不通的局面,就转化为通泰的局面,这就是辩证的关系。《周易》一书里讲了很多辩证的道理,只是后封建社会,为帝王专制政治需要而遮蔽了《周易》里的光辉思想。把一部哲学书,硬生生的罩上巫术的帽子,成为人类史上的第一千古冤案。
本篇的“泰”:就是讲通泰之意,通泰了,事物才能有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否则就是“否”,是闭塞,是不通。就有大变小,由强转弱,这就是辩证的关系。
本篇题目是:“泰,小往大来,吉亨。”其意是“通泰,才使事物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是吉利亨通的事情”。本文题目里用“小”与“大”,就是个形象的比喻,比喻事物有小到大,有弱到强的发展道理,而本篇的内容就是围绕着题目展开的论述。
“拔茅茹,以其汇,征吉。”
“茅茹”:茅草。“汇”:根相连一起。
开篇是用一个比喻句,是借拔茅草来比喻事理。这是比喻把有害东西清除干净,就不会影响“由小到大”的发展。这比喻是来自于生活中的经验。因茅草的生长,会影响到庄稼的生长,拔茅草连根结全部拔掉,自然是吉利的事情。即不影响庄稼的生长,岂不是好事么?
“包荒,用冯河,不遐遗。”
本段还是运用比喻说事理。“包荒”:葫芦。“冯河”:渡河。“不遐遗”:不会沉下去。
这段是说“葫芦挖空,用来做渡河的工具,不至于沉没水中。”这确实是生活中的经验之谈,用生活中常见的事情,来比喻更深刻的道理。
“朋亡,得尚于中行。”
“朋”:朋党。“亡”:通“无”。“朋亡”:意思是没有结私朋党。“得尚于中行”:意指崇尚于不偏不倚原则去行事。即在为政上,不结党营私,按中庸之道行事。那就像渡河时有了护在身上的葫芦作保障,就不至于沉没于水中发生危险的道理。这是为君子讲述的如何由小发展到大的道理。《周易》一书多是用形象的比喻来寓意道理,这是所处时代里的思维方式所决定。
“无平不陂,无往不复。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本段里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既是比喻,又是直觉的经验所得,但已上升到理性思维,也是一种辩证思维。既然事物是在相互转化,是一种普片的规律。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所转移,但人不是被动的听之任之。人能认识规律,而顺应规律,这就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既要坚守一种处世的原则。由此作者引申出要表述的思想。即“有孚”理念。既然“没有只有平地,而不见陡坡的;也没有只出去,而不复返的。”那么就应“坚守正道,无需忧虑,灾难自然克服。这正是有了爱,才会享有幸福(艰贞,无咎。勿恤,其孚,于食有福)。”
这就是说,人生不是一帆风顺的,既然事物会相互转化,如后来《老子》里说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那么如何面对人生的艰难困苦呢?作者提出了一个普世的准则,还称是一种救世良策。即人与人之间应有爱。这是作者建构的普世道德准则。作者并没有向神秘与迷信的神道上求寄托,求安慰。这正是理性的思维,这理性的思维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开启在古老的东方。“没有只有平地,而不见陡坡的;也没有只出去,而不复返的。在艰难困苦中,坚守正道,无需忧虑,灾难自然克服。这正是有了爱,才会享有幸福。”这理性的语言及智慧的思想,即使今天也很有现实意义,她像是指路明灯,引导着人生走向光明的未来。
“翩翩,不富以其邻,不戒以孚。”
本段还是进一步论述“由小到大”应遵循的原则。
“翩翩”:本义指轻快飞舞的样子或风度优美。这里是指自由交往之意。“邻”:指国与国,即诸侯国之间的相邻。这是指“自由交往,即使未能给予相邻以富裕,但相邻之间没有戒心,正是有了爱作为根本。”HΤτPS://wωw.hLxS玖.còΜ/
“帝乙归妹,以祉,元吉。城复于隍,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
“帝乙”:商王帝乙。“归妹”:嫁妹。“祉”:福祉。“复”:翻倒。“隍”:城壕。“邑”:都城。“告命”:命令。
本段内容分两层意思,第一是引典,即引用历史典故来说明事理。而后面的内容是乘前面内容所引发出的道理。“帝乙归妹”:是历史事件,据史学家考证,商王帝乙将女儿嫁给了姬昌(后称文王)。这里是作者将历史上发生过的商与周族的联姻事件引用以说明事理。商王朝以和亲的手段缓解新兴起来的对自己有着威胁的势力。这也说明殷商王朝已到了不堪一击的地步,只有采取和亲的手段了。殷纣末期,西邻周族日益强大起来,对商王朝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商王帝乙就把女儿嫁给周族首领姬昌,以缓和冲突。也确实延缓了周人的东征,一时带来了和平的局面。“帝乙归妹“的结果是“以祉元吉”。前一段的意思是“商帝乙把女儿嫁给周文王,以此得到福祉,这是十分吉祥的事情。”“归”:女子出嫁。确实文王时期没有出兵消灭商王朝。前面“屯”里已讲过以“婚媾”作为巩固建侯立国的策略。而本篇是以引典来说明“由小到大”的发展,联姻不失为一种有效的策略。帝乙嫁女给姬昌,姬昌活着的时候,却没有推翻商王朝。但和亲无法保证长远不发生战争,姬昌死后,其儿子武王毅然出兵消灭了殷纣王朝。以“周”替代了“商”。完成了中国历史上有史纪录的第一次武力夺取天下的先例。而这里在于作者看来,诸侯间的联姻,也是“由小到大”发展的一种条件。联姻是为“泰,小往大来”创造的有利条件。而下半句的内容则是从相反的一面来阐述和亲也会向不利一面转化的道理。这是运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道理,让君子明白联姻后应注意的事情。
“城复于隍”:城墙倒在城壕里。这是比喻没了设防,放松了警备。
“勿用师,自邑告命,贞吝。”这是说“也不再加强军备,这命令来自都城,其结果就出现了危险。”
从城墙倒了,也没有了军备,其结果就出现了危险。“贞吝”:就是指后来发生了危险。这是承上意,提醒君子时刻要有忧患意识,居安思危。不要以为“帝乙归妹”,就可天下太平了,就放松了自身的战备警惕。作者用城墙倒了来比喻没有了军事上的依靠和保障,又“勿用师”,即不做战备了,那么后果不就有了危险。这里就是映射商朝失败的历史教训。
《周易》作者是从正反两个方面来阐述“小往大来”的利弊关系。这最后一段也是设下伏笔,就是“泰”转化为“否”的开始。本篇讲述了一个哲学道理,即事物向好与坏上的转化道理。如何向好的一面,或是向坏的一面转化,《周易》里的“泰”与“否”两文讲的很有道理。《周易》里的“泰”、“否”两文章所讲的道理,既不是现在哲学上的矛盾对立统一规律,也不是庸俗循环论。这里既没有达到否定之否定的理论高度,也没上升到“循环论”。从“泰”、“否”内容来看,是不同于后封建社会时期里发展出的那些阴阳五行的阳盛阴衰,或阴盛阳衰循环世界的认识模式。后封建社会时期里总结出的“泰极否来”或“否极泰来”式的认识观,是一种庸俗循环论。不是否定之否定,而是事物原先上的循环。后封建社会时期里的阴阳五行,八卦太极成为中国人认识这个世界的方*论。中国人的思维也从此陷入到阴阳八卦太极循环无端的怪圈里。这正是专制社会里需要的诡辩,而扼杀了辩证。
《周易》里论述的事理是符合逻辑的,是理性的思维。本篇里的“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小往大来”。体现了逻辑关系,说明小往大来正是诸多因中之果。不同于后封建社会(帝制时期)里所认为的冥冥之中的注定,或循环式里的必定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的认识观。后封建社会里的“泰极否来”观,正是从天道观中比类联想到社会中,同样也就认为王朝的更替是正常的一种循环,包括“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观念,都是循环论的认识观。由此也就不再从根本上去思考,探讨国家长治久安的一种政治体制,也就不可能产生出民主制度来。若不是西学东进,孙中山推翻帝制,也许中国已然是皇帝的天下,依然是循环式的认识着这个世界,百姓依然是帝王家天下里的奴隶。
总之,《周易》里的“泰”与“否”是作者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讲述事物的转变因素,而不是“泰极否来”如环无端的庸俗循环论。是立论事物由小到大的道理。如何能由小到大的发展局面,即事物由弱小而发展壮大起来,本篇作者不凡用了不少比喻。即用生活常见的事例来做比喻,还引用历史典故来比喻。即通过比喻说理(或叫比喻论证)推论出“小往大来”的理论根据,这也许就是中国古典式的“逻辑”推理,是建立在经验和象征上的一种说理,或叫比类论证。
以上表明《泰》全篇都是在用比喻,即通过比喻说明“小往大来”的道理。这就是《周易》的诗性智慧及思维方式。
《泰》文里如诗的句子:
拔茅茹
以其汇
包荒
用冯河
不遐遗
无平不陂
无往不复
艰贞无咎
勿恤其孚
于食有福
翩翩
不富以其邻
不戒以孚
帝乙归妹
以祉元吉
城复于隍
勿用师
自邑告命 无尽的昏迷过后,时宇猛地从床上起身。想要看最新章节内容,请下载星星阅读app,无广告免费阅读最新章节内容。网站已经不更新最新章节内容,已经星星阅读小说APP更新最新章节内容。
他大口的呼吸起新鲜的空气,胸口一颤一颤。
迷茫、不解,各种情绪涌上心头。
这是哪?
随后,时宇下意识观察四周,然后更茫然了。
一个单人宿舍?
就算他成功得到救援,现在也应该在病房才对。
还有自己的身体……怎么会一点伤也没有。
带着疑惑,时宇的视线快速从房间扫过,最终目光停留在了床头的一面镜子上。
镜子照出他现在的模样,大约十七八岁的年龄,外貌很帅。
可问题是,这不是他!下载星星阅读app,阅读最新章节内容无广告免费
之前的自己,是一位二十多岁气宇不凡的帅气青年,工作有段时间了。
而现在,这相貌怎么看都只是高中生的年纪……
这个变化,让时宇发愣很久。
千万别告诉他,手术很成功……
身体、面貌都变了,这根本不是手术不手术的问题了,而是仙术。
他竟完全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难道……是自己穿越了?
除了床头那摆放位置明显风水不好的镜子,时宇还在旁边发现了三本书。
时宇拿起一看,书名瞬间让他沉默。
《新手饲养员必备育兽手册》
《宠兽产后的护理》
《异种族兽耳娘评鉴指南》
时宇:???
前两本书的名字还算正常,最后一本你是怎么回事?
“咳。”
时宇目光一肃,伸出手来,不过很快手臂一僵。
就在他想翻开第三本书,看看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时,他的大脑猛地一阵刺痛,大量的记忆如潮水般涌现。
冰原市。
宠兽饲养基地。
实习宠兽饲养员。网站即将关闭,下载星星阅读app为您提供大神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御兽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